行业聚焦Industry Focus
中国驻德大使:中德两国将打造“创新合作”升级版
作者:哈尔滨众维同升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7-07-05 13:46

中国网7月5日讯(记者 王冉)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建交,如今已走过45年的风风雨雨。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将出席在汉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在习主席访德前夕,中国网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进行了******专访。


中国网:大使先生,您好。今年是中德建交45周年,中方将举办哪些庆祝活动?还有哪些与德方共同举办的活动?


史明德:今年中德建交45周年。建交45年来,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引领和稳定锚的作用。不久前,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德国,本周,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汉堡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两国领导人共同回顾双边关系走过的45年历程,对未来中德关系发展提出规划并确定未来合作的方向和合作重点领域。


今年,中德围绕45周年的纪念和庆祝活动贯穿全年、精彩纷呈,涵盖足球、音乐、文学、电影等多个领域。两国大熊猫研究合作取得了重大收获,习主席访德期间将同默克尔总理一道出席在柏林动物园举行的熊猫交接和熊猫馆开馆仪式。今年初,中方在德国柏林、汉堡等多个城市举办了“欢乐春节”活动。5月,中德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该机制将成为中德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6月,“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开幕。7月,上海博物馆将同柏林国家博物馆合作,在柏林举办中国与埃及古文明展。10月,中国故宫博物馆将在柏林举办中国明清肖像展。德方也将在华举办“德国8”大型当代艺术展。上述活动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习近平主席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汉堡G20峰会。我们知道,今年G20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全球经济稳定。您认为,本次峰会***值得期待的亮点是什么?中德双方还将达成哪些共识与合作?


史明德: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英国脱欧、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不断挑战欧洲一体化及欧盟治理能力。但另一方面,中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十分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治理能力高度认同。在G20杭州峰会后,各方亟待在汉堡峰会上听到中国主张、中国声音。习近平主席访德并出席汉堡G20峰会,是中德、中欧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杭州G20峰会后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


此次习主席赴汉堡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推行多边机制、力主自由贸易、坚持气候变化承诺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先行协调立场、相互支持。作为G20“三驾马车”成员,中德将延续和巩固去年杭州峰会成果。中方为此愿同德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推动汉堡峰会取得成功,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中国网:2016年中国成为德国******的贸易伙伴国。目前两国的经贸往来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当下******经济增长低迷的态势仍在延续,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等一系列国际因素影响着******经济的走向。您认为,“逆全球化”思潮对中德乃至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有何影响?


史明德:经贸合作长期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中德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按照德方统计,2016年中国超过美国和法国,首次成为德国******大贸易伙伴。目前德国在华企业达8200家,实际投资约700多亿美元。中国对德投资日益活跃,目前中国在德企业约2000家,累计投资约80亿美元。两国相互投资不再是单行道,这是两国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的标志。此外,两国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中小企业等领域合作不断推进,双方合作形式越来越丰富,利益融合越来越紧密,经贸合作*********、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更加鲜明。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德同为******实体经济和贸易大国,受益于并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在当前形势下,中德更应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共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明确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两国均主张尽早缔结中欧投资协定和开启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以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中国网: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德国方面的参与程度如何?双方已经取得了哪些合作成果?我们了解,开展面向第三方市场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并于2016年6月写进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目前双方在此框架下开展了哪些具体合作?


史明德:“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推进顺利,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识,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其间,德国从观望到积极支持、参与,态度发生了明显积极转变。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早公开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投行******的域外出资国。德国各界对“一带一路”关注度都很高。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德方派出了经济和能源部长齐普里斯作为德联邦政府和默克尔总理特别代表出席,释放了德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号。


中德“一带一路”领域合作取得不少进展。德国拥有高端技术和装备,中德完全可以共同合作,使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具竞争力,在亚洲、中亚及东欧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作为亚投行的重要成员,中德致力于将亚投行打造成规范、******、管理良好、透明包容的多边金融机制。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有成效的项目, 2016年中欧班列运行1702列,中德之间占1034列。杜伊斯堡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几乎每天都有一班来自中国的中欧货物班列抵达该市。中国是******能和德国的铁路技术相互兼容和互联互通的国家。中铁、德铁去年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针对第三方的工程咨询、设备维护等服务。中德还在阿富汗开展矿业人才培训、灾害预防与救灾减灾领域合作,这也体现了两国对阿富汗和平重建与发展的支持。相信双方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成果将越来越多。


中国网:对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德国各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两者对接是强强联合;也有德国媒体报道,“中国制造2025”进军高端制造业,会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对德国制造业构成威胁。您如何评价这些说法?在这两大战略框架下,双方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


史明德:互利共赢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接的根本目的。两国在工业领域各有所长,各有优势,高度互补。德国拥有先进技术,而中国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以及广泛的制造业基础,且研发人员多、研发成本相对低。中德密切合作、良性竞争绝不是“你失我得”的零和游戏,而是能够把市场和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得更大、强强联合的明智之举。德舆论的担心主要是对事实情况不了解,同时对中国存在较大偏见。


“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的对接,是实现中德两国制造业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双方已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及工业4.0副部长级合作机制,致力于搭建政府支持、企业为主、产学联动的*********合作平台。双方在共同制定“工业4.0”领域的标准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并建成一些合作试点项目,如(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德智能制造(江苏)研究所、江苏(太仓)中德合作基地等。


未来,双方应进一步推进企业直接对接,将企业更多推向前台,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二是应继续开展标准化领域合作,将业已建立的试点项目打造为中德工业合作的“旗舰”项目,发挥其示范效应。三是应进一步推动两国科研人才和工业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交流。“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是一项新事业,无先例可循,无现成经验可借鉴,这需要双方政府从长远出发,改变传统合作观念,以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共同寻找合作的契合点。


中国网:市场经济地位长期以来是中国和欧盟关系的关键议题。按照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WTO)成员国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而在2016年11月初,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修改条例提案,建议不再区分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2017年5月11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此提案。这一提案对中欧贸易将有哪些影响?


史明德:欧方有关提案不再区分“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体现了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的意愿,值得肯定。但该提案以“市场扭曲”替代“非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标准,从本质上看仍是在变相延续原有做法,这种做法没有******彻底地履行第15条义务,也与世贸组织的精神和理念不符。


在履行第15条义务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按照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如期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是国际条约义务,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和欧盟都是世贸组织核心成员,也是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中坚力量。我们希望欧盟******、彻底履行《中国加入******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拟议出台的任何贸易新规应该坚持公正、合理、透明,不能形成新的歧视性做法。


中国网:近年来,中资企业对德国的投资并购不断攀升,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案例。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关注到,5月15日,第十三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这一协定谈判的进展如何?


史明德: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在德国投资,进入德国市场,这是合理正常的情况。近年来,中资企业对德投资进入提速期,投资领域更宽、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丰富。绝大多数在德投资并购是以开拓市场、促进母公司转型升级的长期战略投资,追求与被并购德企共同成长,实现双赢。中国投资者为德国带来充足的资本,与工会等关系融洽,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应该说,多数中资企业在德并购是成功的。


当然,中资企业对德投资并购中也有不成功的例子。一方面有德国政府收紧投资审查政策的因素,例如去年福建宏芯基金对德国软件企业艾思强的收购案就因所谓安全原因而宣告失败。我们希望德方以开放、合作的心态理性看待中国投资,推动两国投资合作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中国投资者前期准备仓促,未充分考虑项目可行性,对德法律、税务、劳资等规定了解不足,贸然投资后出现纠纷和困难。对此,我们建议投资者要加强市场调研,谨慎决策。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两国总理共同承诺努力推动谈判尽早达成共识。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将向全******释放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坚定中欧、中德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的信心。中方将继续秉持积极、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努力推动谈判。希望欧方能相向而行,争取尽快就文本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


中国网:5月24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话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机制双方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共同主持并在会后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联合声明》。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有何特殊意义?此机制将会有哪些具体内容?


史明德:建交45周年之际,中德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举行首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该机制将把教育、文化、足球、青年交流等现有但相对独立的活动和项目整合在一个框架内,为双方人文交流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以教育领域为例,在未来3年内,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将提供6千个奖学金名额,资助中国******青年人才赴德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将提供1千个名额,资助德国青年来华留学,进一步推动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我们相信,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将为两国民间交往开辟更多渠道,为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宽、合作内容的日益深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更广的领域夯实民意基础。


中国网:45年前,您赴德国学习;而今,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可以说,您见证了两国建交以来发展的全过程。您如何评价这45年间的中德双边关系的发展?您期待中德关系未来在哪些领域有新的突破?


史明德:我从事外交工作45年,在东、西德都工作生活过,亲眼在柏林见证了两德统一,这是我宝贵的人生经历和财富。45年来,德国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变化。德国从一个分裂的国度,成为统一、综合实力***强的欧洲大国。45年前贫穷落后的中国,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45年来,中德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虽然有过起伏和低谷,但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名副其实、互利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经过45年发展,中德关系站在了新起点上。未来,中德将立足各自国情,不断创新合作理念,打造中德合作“升级版”。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新能源汽车、创新科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深度对接、第三方市场合作、双向投资、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网:好的,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上一篇:陈肇雄:OID应用联盟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下一篇:总理为何力推“中国制造2025”: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